2023年10月20日,CTOCC 2023连线日本复杂心血管治疗学大会(CCT)现场,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、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实时全球直播三例高难度CTO-PCI手术🟰,完成了一场跨越国际的CTO-PCI学术交流。
日本CCT大会作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心血管领域学术盛会,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业界同仁的参与🥧。此次CTOCC@CCT专场也是CCT大会上首次国际转播CTOCC,中国CTO-PCI事业从曾经的“引进来”到今天的“走出去”,中国卓越的CTO-PCI术者们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,影响着世界。
CCT会场
葛院士手术转播到CCT现场
“ Long time no see.”
上午10点,直播准时开始🖲,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在中山医院导管室内准备就绪,微笑着面对镜头一声简单的问候🟦,正式宣告CTOCC@CCT专场活动拉开帷幕👨🏽🔧。
日本草津心脏中心许永胜院长🌈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、中国医学科门徒阜外医院钱杰教授🥚、中国医学科门徒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、江苏省人民医院李春坚教授、日本学者asahisa Yamane教授、Makoto Sekiguchi教授、Kazuhiro Ashida教授🔼、Wataru Nagamatsu教授等多位国际知名冠脉介入治疗专家也在CCT大会现场参与手术讨论,互补临床实践观点🧑🏼🔧,以不同的思辨方式帮助国际同道开拓思路,拓宽视野。
CCT会场主持专家
中国主持专家
葛均波院士成功开通一例LAD-CTO:IVUS辅助,破解真假腔谜团
葛均波院士首先带来了既有挑战性又有教育意义的一例LAD-CTO。该患者为55岁男性,有高血压病病史,因“胸闷2周”入院📐🈯️,10天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LAD开口处完全闭塞🏃🏻♂️,室间隔支迂曲🦑。
葛院士术中风采
葛均波院士计划首先在Amplatz Left 1.0指引导管的支撑下尝试正向开通,Masahisa Yamane教授建议可首先使用IVUS明确狭窄部位🫦,将Judo 6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。本次手术难度在于在进行过程中导丝很容易进入假腔,葛均波院士在IVUS的指引下,凭借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,判断导丝位置,并操作进入假腔中的导丝重新寻回真腔,最终成功到达狭窄位置𓀃,然后送入球囊进行扩张🥣,最终植入支架👩🦼➡️🗣,成功开通狭窄部位。
葛雷教授成功开通一例RCA-CTO:正逆导丝交替,双向贯通CTO
葛雷教授及其团队带来了一例RCA-CTO。患者为37岁男性,有高血压📀、吸烟病史🤜🏼,3月前突发胸痛,当地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NSTEMI),入院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中段近60%狭窄,左回旋支远端闭塞👱🏽♂️⚃,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🐐,曾尝试右冠介入治疗失败。
葛雷教授术中风采
葛雷教授和Masahisa Yamane教授达成共识首先计划开通 RCA。葛雷教授最终采用Reverse CART技术🍆,首先将正向导丝送至闭塞段🧗🏼,然后送入前向球囊在CTO病变处进行扩张👒,扩大管腔,随后在微导管支撑下正逆向导丝交替进攻🧚♂️,使正逆导丝尽可能靠近,完成了手术的关键步骤🥋。
在手术间隙,葛雷教授与会议现场的专家展开热烈讨论🤐,互相分享导丝选用经验。一日本学者向葛雷教授提问道🐣:是否会使用IVUS指导Reverse CART技术?葛雷教授表示🐮,Reverse CART技术常会选择与主动迎客技术(AGT)联合使用📫,从而有助于逆向导丝快速进入正向通道🌞。IVUS指引下的Reverse CART使用比例越来越少☦️。
张斌教授成功开通一例LAD、RCA双支CTO🦠:过硬技术搭配持久恒心
张斌教授及其团队演示了一例LAD🧚🏿♂️、RCA双支CTO🤸🏿。该患者为54岁男性📓,有糖尿病及脑梗死病史,患者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提示LAD开口处完全闭塞,RCA近端有夹层,RCA中段完全闭塞👨🏼⚖️🧂。心脏超声提示左房增大💆🏽,左心射血分数为64%。本次拟同期干预靶血管LAD、RCA🙅🏼。
张斌教授术中风采
张斌教授首先尝试开通LAD段CTO,在多次更换导丝尝试10余分钟,仍然无法通过LAD闭塞段后,张斌教授果断转换策略📀,与日本学者观点达成一致🧞♂️👊🏿,转向尝试首先正向开通RCA🫂。在更换支撑力更强的导丝与导管后仍然较难通过RCA的闭塞段,随后与在日本学者讨论后将微导管更换为Corsair Pro,顺利进行手术。本案例因双血管完全的大范围闭塞而挑战十足,因此需要术者灵活制订手术策略并选用合适的导管与导丝🪠,不断尝试开通闭塞段🍃。
葛均波院士在三例手术全部成功后❌,与日本学者的交流中提到了中日欧美的CTO-PCI理念存在差异,各国医师在学术碰撞的同时又互相借鉴吸取经验。此次CTOCC与CCT的合作是一个全新的开始📈,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📯,不仅在技术层面,更多地从策略、理念、新器械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👨🏿🎨🩹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国CTO-PCI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“流派”,更加适应国情与中国的患者🏦,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。在CTOCC的发展历程中,所有CTOCC成员都秉持着追求患者获益最大化的理念来推动CTO-PCI技术的规范与普及。
“哪些病人需要做,哪些病人不需要做,怎样做病人的获益会最大,这是我们未来要思考的方向👨🏼🚀。”